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沙龙摘要】与陈世朴教授面对面

小雨淅淅沥沥的午后总是适合聆听,与陈世朴教授的面对面恰如时候。在前辈面前,我们总会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但是,洞悉世事的老先生也总能给后辈无穷的力量和希望。聆听长者教诲的时候,我们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却不曾想是时光将老先生推向了暮年也将我们后辈推向了属于我们的时代。接力棒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挺起胸膛勇往直前。

陈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求学与工作的经历,并通过自身的体会给我们在科研方面提出有意义的建议。陈教授十五岁步入上海交通大学,因为当时形势所需先后三次调换专业,分别为船舶制造、金属冶金和核物理。换专业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对陈教授来说多学科知识的训练恰恰扩展他的学术视野。陈教授反复提到了早年的大学学习对以后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大家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在那个一切听从国家需要的年代里,陈教授从事过许多对他来说也是陌生的领域的工作,但扎实的基础成为他出色地完成任务的保障。陈教授形象地比喻基础知识为ABC,我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视对ABC的学习。只有夯实了基础,我们才能建造高楼大厦。

陈教授与我们分享的第二点重要的心得是科研的态度。曾在德国留学四年的陈教授,在德意志民族严禁精神的熏陶下形成了自己踏实严谨的科研态度。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正确或者错误,但对科研工作者来说首先需要做经得起自己推敲。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用一种非常诚恳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科研。同时,我们也需要去学习如何判断自己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这点上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饱览文献、把握本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动态,还需要经常涉猎相关领域的发展。只有站的高,才会看得远。

陈教授作为国际期刊的编辑,对我们撰写学术论文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常常采用的“介绍、实验及方法、结果及讨论和结论”的论文模式,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科研成果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在从事科研工作时的一个很好的行为模式。很多人在写介绍部分的时候往往不够深刻,从而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而介绍部分写的不充分恰恰是作者对本领域研究工作不够完全了解的表现之一。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全世界的所有科研工作者智慧的积累,准确地了解别人的科研成果不仅会对自己的科研有所启示,也会在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的同时找到新的科研突破口。

陈教授还简单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些情况,以及国内大学的一些简单情况。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正飞速发展,对科研及创新有极大的需求。同时,正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促进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黄金时期。希望就在前方,我们一定不能懈怠。

短短的一个小时的交流,让我们在座的人受益匪浅。借助“北极星沙龙”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陈教授这样的前辈学习。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北极星沙龙”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